能上谷歌商店的vpn
中国日报网7月17日电(刘婧)2015年7月17日,由中国日报网、广东省湛江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湛江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网络先行。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辑李欣在分论坛一--构建网上丝绸之路 国家网络媒体合作与治理上发表了主题演讲。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与各位新老朋友相聚在美丽的港城湛江,在第十五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探讨网络媒体助力一带一路的有效路径。
中国日报网是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也是亚洲最大的英语新闻网站,作为国家重点新闻单位,我们主要服务于国际传播事业,已经建立了一支200余人的专业英文新闻采编团队。现在网站全球排名已进入前100位。我们还建立了7天24小时跟着太阳走的全媒体动作机制,可以说,世界上哪里有新闻,我们就在哪里报道。而美国子网、欧洲子网、亚太子网、非洲子网这四大海外子网群,也帮助我们实现了这一目标:哪里有新闻,我们就在哪里落地传播。 一带一路,网络先行,作为一家具有20多年外宣经验的网络媒体,中国日报网在跨境合作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思考。在此非常荣幸能够借网络媒体论坛这个平台,与大家分享一下。
为什么一定要进行跨境传播?有人可能会想:因为我们要一带一路上的外国人打交道呀。但事实上,原因更加复杂,现实更加残酷,挑战非常大。
我们要服务的受众,是一带一路沿线多个,这个数字是全球国家总数是28%;一带一路上有44亿人口,是全球人口总数的63%;另外还有包括俄语、阿拉伯语、泰语、泰米尔语等40多种官方语言。可以说, 一带一路区域广袤、人口繁多、语言庞杂。但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贫富差距、互联网发展水平差异。举个简单的例子:吉尔吉斯斯坦和卡塔尔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年人均年收入仅仅是后者的1%。
我们选取了吉尔吉斯斯坦、泰国、俄罗斯、中国、意大利和卡塔尔5个国家作对比。可以看到,蓝色图表是2013年一国的年人均收入,5个国家分别是990美元,6100美元,1万5千美元,6200美元,3万4千美元,最高的卡塔尔达到9万8千美元。而在网络普及率上,分别是9%、29%、62%、45%、61.7%,卡塔尔全国有超过80%的人可使用互联网。
另一方面,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70%以上的信息是英文信息,当代国际受众借助于西方媒体了解中国的信息获取率高达 68%能上谷歌商店的vpn,经过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有10%。比如说,搜索One Belt One Road,维基百科会告诉你:一带一种充分体现了中国迫切输出本国过剩产能的需要;BBC、CNN会告诉你:这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提到亚投行,他们说亚投行是一带一路的提款机,中国正在借一带一路与美国争霸。主流英文媒体用阴谋论、威胁论狂轰乱炸,只字不提一带一路对区域发展、世界经济的重大作用,更不用说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名不正则言不顺,一带一路需要正名;推进一带一路区域合作商贸往来,需要桥梁、纽带;促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凝神聚力、增信释疑,同样离不开互联网媒体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跨境合作,要向海外说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外宣传工作,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主要是从三方面讲中国的故事:一是讲中国政府的故事,二是讲中国品牌的故事,三是讲中国民众的故事。
中国各省市目前都在积极地投身到一带一路的支持和建设中。仅仅是首批公布的一带一路核心区域,就涉及到16个省份。这么多的省份、这么多的地区,一定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话语体系、不同的思想观点、不同的故事结构。如何让他们严丝合缝地对接国际需求,一定需要建立一个卓有成效的平台,提高中国话语体系的有效性。在这一方面,中国日报网已经开始有了一些实践。
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政府、企业英文信息服务平台。有超过200多家部委、各地政府、国有企业委托中国日报网开设了官方英文网站。这是我们协助湛江市政府、克拉玛依市政府以及甘肃省政府建立的英文官方网站。而我们在合作建站的同时,也会利用自身的外宣资源,通过与谷歌、必应等国外主流搜索引擎的合作,提高这些政府网站的搜索权重,让更多海外人士看到、了解、认识中国各级政府。其中2014年10月8日上线的国务院英文网站是国务院办公厅指定由《中国日报》负责承建的,网站新版上线后,得到《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法新社等海外主流媒体的一致称赞。事实证明,专业化、国际化的英文信息服务平台,能够有效传播定制化的权威资讯服务,是各地政府、企业开展对外交流和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是对外宣传中的重要角色。中国日报网正在打造一个全媒体英文国情资讯库,尤其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结合国际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趋势,利用动态图表、视频图表等多媒体数据展现手段,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作为2015年切入点、突破点,开展品牌栏目、频道建设,打造在国际上叫得响,海外网民信得过、喜欢读的拳头产品,不断提升中国经济话题的国际舆论引导能力。我们的一些王牌财经栏目比如跨国公司CEO圆桌论坛、新常态、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都在海内外取得了积极反响。此外,我们还与前伦敦市长John Ross、英国诺丁汉大学经济学家姚树洁、美国汉学家《毛泽东传》作者罗斯·特里尔等300余名国际智库人士建立了长期合作,影响更多有海外影响力的人,使海外网民受众更便捷地了解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和中国智造。
一是推进人文交流,打造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我们与文化部合作,打造了中国文化网,在长期合作中,积累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品图片、文字、视频、历史资料的报道,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中国文化数据库。在近期的亚洲文化艺术节和中华文化大讲堂上,我们邀请了20多个国家的驻华外交官和海外孔子学院优秀讲师,通过他们的视角向海外网友讲中国文化,海外反响非常热烈。
二是借助中国日报网英文互动论坛,构建中外交流的网络平台。我们的互动论坛自2003年成立以来,已经成长为亚洲最大的中国话题英文互动平台,网友遍及100个国家和地区,注册用户90万人,其中海外用户近60%。外国博友们的原创文章,有很多也让我们深深感动。比如被网友称为郑州雷锋的美国博主Michael Murphy则向我们展示了他所从事的教育职业的热爱和执着。他说,郑州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已经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有一个说法非常有趣,他说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鸡蛋,外面是白的,里面却是黄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网络媒体也要多交朋友,扩大我们的网络同盟军,通过开展落地传播,直接影响当地媒体主流受众。目前中国日报网已经与一些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开展了合作,但不同的区域,又有不同的合作模式,需要因地制宜。
我们深耕欧美,在《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每日电讯报》的官方网站上开设了中国频道(China Watch),直接把中国日报网的优质资讯推送至他们官方网站的主流用户。《华尔街日报》网站负责人反馈,中国日报网相关稿件的点击量是英国广播公司(BBC)同位置英国新闻资讯的10倍,这充分反映了落地传播的效果。在东南亚、南亚地区,我们背靠亚洲新闻联盟(ANN)中12个国家的14家媒体,与泰国《民族报》、马来西亚《星报》、菲律宾《每日电讯报》等开展稿件互换机制。
在一带一路最西侧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我们通过这些与这些国家的驻华大使馆建立长期深入合作,尤其是大使带你游世界专栏,逐渐加深友谊,深化合作。数十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都曾经在中国日报网的演播室里,向海外网友讲解他们的中国梦,论述他们对四个全面的理解,并向中国网友们庆贺新春。我们已经采访了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国家大使。就在上个月,我们的采编团队受希腊驻华大使的邀请,来到美丽的爱琴海。所有这些合作的报道和视频素材,各国大使都会在自己的官方网站、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成了落地传播的又一个绝佳平台。
在跨境传播中,俄罗斯、西亚这两个地区的合作模式又与前者不同,他们都有在当地形成规模的、覆盖面大、权威性高的1家主流媒体,如今日俄罗斯(RT),还有位于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目前,中国日报网已确定了与今日俄罗斯网站的合作细节,将中国日报网的原创文章翻译成俄文,展现给俄罗斯的受众。
早在6年前,中国日报网就开通了脸谱和推特账号,并持续运营,通过Global Page建立了北京、纽约、亚太联动的全球24小时协作机制,在没有开展付费推广的情况下,粉丝始终保持稳定增长,目前粉丝总数超过230万,与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国际主流媒体处于同一量级。中国日报网的社交媒体,重点在于吸引海外年轻受众。比如我们曾专门针对中国90后的创业青年,制作了一期专题青年梦 创业梦,并在《华尔街日报》《每日电讯报》等主流媒体推送,引起很多海外青年受众的感触,在这些文章下留言评论的,都是海外的年轻网友,很多人感慨:中国年轻人非常有活力,要向他们学习。